2007年上半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为目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为切入点,不断强化监管职责,促进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的不断好转,同时深入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文明行业创建。现将工作开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坚持四个强化,发挥职能作用
一是强化综合职能,牵好头起好步。先后出台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会议制度》、《镇食品安全工作协调小组职责》、《xx县镇食品安全工作综合评价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向镇、村纵深处延伸;成立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积极组织力量开展对水产品市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全县的“小刀手”等的专题调研,摸清实情、把握动态、及时应对、服务决策。
二是强化监督职能,监督考评同步走。以政府食品专员的角色,强化对部门、环节的监督。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综合评价体系,采取自查自评、日常评价与年度评价、随机评价与安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考核和评价各镇、各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三是强化组织职能,协调运作各项活动。从职能出发,整合相关的资源,先后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春雷行动”、水产品、肉类食品、豆制品、奶制品、生活饮用水等专项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规范食品市场
一是食品“政府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与药品“监督网络”的有机结合。聘请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和原药品协管员担任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聘请原药品“两网”中的村级药品信息员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同时为适应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形势,拟在原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将各镇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组建为镇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导机构,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推进。
二是食品“现代流通网”与药品“供应网络”的有机结合。为更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方便、放心,我们积极探索在食品“现代流通网”中的“为民便民社区服务中心”以及“食品放心超市”设立非处方药销售专柜。
三、坚持“两手抓”,做到稽查监管两不误
2、大胆探索,创新日常监管新方法。一是实行动态监控。对通过gsp认证企业进行不定期地开展“飞行检查”,及时掌握药品经营企业的真实情况。二是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的管理。建立药品经营企业质量负责人个人保证书制度,制定质量负责人情况核查表,执法人员与企业经营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谈话记录表,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督,保证了质量负责人在职在岗。三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强化报告主体的法律责任,扩大报告单位覆盖面,今年将药品零售企业纳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范围,对药品零售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进行硬性规定,要求每月实行零报告制,每年必须至少上报一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四是认真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五是继续加强对特殊药品监管。认真贯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坚决杜绝流弊事件发生。
3、部门联动,药品广告治理形成合力。一是加强机关内部各部门联动。设立一名兼职药品广告检查员,及时收集违规药品、保健品广告信息,对违规宣传的药品品种,及时通报稽查部门,并加大对发布违法广告涉药单位的监督检查频次和抽检频次。二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打击违法广告的合力。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各类违法违规药品广告,在及时提请工商部门查处的同时,通报相关单位,形成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治理机制。
2、药品抽检不合格率实现新突破。在加强执法力度同时加大抽检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及时配置假劣药品无线上网查询系统,极大提高了抽检工作的效率和假劣药品分辨能力。上半年共监督抽检药品经营、使用单位61家,完成抽检128个批次,其中不合格22个批次,药品针对性抽检的不合格率由200x年的5.26%提高到目前的17.18%,比去年同期提高326.8%。
四、抓好自身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机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