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 兢兢业业
工作是快乐的源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有时时刻刻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所在,生活也会因此发出光彩!××*同志,男,汉族,1980年出生,2002年7月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系,本科学历,同年10月进入我行新疆分行营业部工作,现任客户服务部客户经理。自参加工作以来,在营业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刻苦努力,该同志已经掌握了我行信贷工作的基本技能。曾先后担任过新疆天然彩色棉花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麻公司、新疆农垦宏业棉花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羊毛储备站等多家企业的主管信贷员。他思想进步、热爱本职、忠心职守、积极钻研、开拓创新、奋发努力,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忘我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首肯,并用他不懈的自我追求,执着的信念为我行的事业增添了点点亮色。同时在2005、2006年度连续两年被评为“处室优秀”和“营业部先进工作者”。
一、学海无涯,在学习中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名青年人,身为一名银行工作者,他深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法律知识以及业务知识的重要性。他除了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外,还坚持在工作之余抽时间自学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他始终认为,要确保
知识积累使他具备了扎实的信贷理论和实践知识,使自己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迈进。
二、勤勤恳恳,认真做好各项信贷基础工作
在从事信贷岗位的4年工作中,该同志曾先后担任过新疆天然彩色棉花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麻公司、新疆农垦宏业棉花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羊毛储备站等多家企业的主管信贷员,从事过商品棉收购贷款、商品棉调销贷款、粮棉油费用贷款、羊毛专项储备贷款等多种信贷业务。
在贷款调查阶段,他不辞辛劳、多次实地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为部领导的决策搜集一切可以搜集的资料,给部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期间共形成贷前调查报告30余份,发放贷款20多亿元。同时贷款发放前坚决落实抵押、担保手续,按规定比例要求企业存入相应风险准备金,确保了我部贷款资金的安全。
在贷款的管理过程中,由于他所接手的单位大多数都属于集团公司性质,贷款对象虽然只有一家,但贷款的使用单位却是几家甚至十几家,为确保贷款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他不仅对贷款对象进行信贷管理,而且直接将我行的信贷管理直接延伸到各家贷款使用单位,这就对其信贷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转变各贷款使用单位的传统观念,他就不厌其烦的通过函告、面谈、电话等多种方式向各贷款使用单位宣传我行的各项信贷政策,使他们能够配合我部各项信贷管理工作开展,例如为坚决贯彻落实我行的出入库报告制度,他就曾经5次发函向兵团棉麻公司及其下属19家分公司进行强调,目前该项制度已得到很好的落实。库存管理一直是我行贷后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有时为了统计一家企业的库存他需与十几家单位进行联系,然后再进行汇总统计,由于工作量大,加班加点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三、深入粮棉收购第一线,严守防线做好收购资金监管
“收一斤粮、给一斤粮的钱”、“收一斤棉,给一斤棉的钱”、“库贷挂钩,封闭运行”,是我行政策性收购资金监管的原则和要求。深入粮棉收购一线,逐笔核打收购码单,是我行每一名信贷人员的职责。作为一名管户信贷员,烈日炎炎的夏天、寒风习习的深秋,他太多的时间都留在了南北疆的粮棉收购站点。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为了监督营业部贷款企业——新疆天然彩色棉花有限公司彩色棉花的收购工作,他在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待就是5个月,每日下到100多公里以外的轧花厂核实每日的彩棉收购、加工、集并等情况,直至所有的彩色皮棉入库,所有的棉副产品销售完毕后才离开。为保证我部贷款资金的安全牺牲了太多太多。
作为一名我行的信贷人员,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3月都是他们茫茫碌碌奔波于疆内、疆外各个棉花收购点、仓储库的时候,2005年10月到11月末,在一个多月的时
间里,他带队行程几千公里,跑遍了巴州、阿克苏、喀什、克州等地区的几十个棉花收购网点,核打了上万份棉花收购码单,填制了一份又一份收购资金检查表,看着自己亲手发放的贷款都变成了白花花的棉花,看着老乡们手捧兑现款喜悦的笑脸,他如释重负;一个又一个夜晚,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旅馆,可是第二天他又以抖擞的精神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辛勤的付出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2005年他发放的兵团棉麻公司11亿元贷款全部形成了粮棉库存,未出现挤占挪用行为,到期贷款本息全部收回,为我行营业部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工作积极主动,努力清收不良贷款
自治区棉麻公司作为老字号国有企业,历史包袱较重,该单位不良贷款高达1.4亿元,简单地停止对企业信贷资金的供应,不良贷款有可能全部沉淀,继续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又要承担新的信贷风险,两难的选择,让信贷员们对自治区棉麻公司敬而远之,他却毅然主动承担起对该企业的贷款管理重任。如何找到资金来源渠道,有效地清收已逾期两年之久的陈欠贷款,同时有效防范增量贷款风险,成为他的一块心病。在对该公司的信贷管理中,他一是落实了自治区棉麻公司优质资产银星大酒店的依法抵押登记。二是结合自治区棉麻公司集团内部改制的具体情况,由区棉麻公司统一贷款,子公司单独使用,保证了新增贷款的专款专用。三是要求每一个使用我行贷款的子公司均制定陈欠贷款的偿还计划,用经营利润归还区棉麻公司的陈欠贷款。在他灵活而有效的贷款管理措施之下,区棉麻公司的棉花经营资金有了保证,各子公司的经营效益逐渐提高,企业2005、2006年累计归还不良贷款2805万元,银企双方取得了共赢。
五、转变观念、主动出击,努力寻找业务增长点,营销优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