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区酒类生产流通专题调研报告
为规范酒类流通秩序,促进酒类市场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保护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钟山区开展酒类生产专项调研工作,对1家生产企业,3家批发企业进行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钟山区的酒类流通主要是通过批发和零售来完成的。酒类产品由市场自由调节供给。零售店遍布全区的大街小巷,酒类经销同其他日用品经营互有交叉,随着酒类品牌的发展,也不乏有特色的专业酒类零售店。为适应市场的需要,一些酒类经营户从烟酒店里剥离出来专营酒,规模由小逐渐变大,酒类市场空前繁荣。
2006年,国家出台《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标志着酒类流通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法规对酒类流通实行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当年全区备案登记酒类经营户808户。其中,批发89户,零售558户,餐饮124户,酒吧37户,发放酒类流通随附单114本。2008年,在对酒类原有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贵州省酒类生产流通管理办法》规定,贵州省实行
字,因销售终端失控而无法得到准确数据。
2、酒类产品的批发和零售过于分散。特别是一些批发企业布局不合理,不集中,过于分散,另外,分散经营不统一,形式多样,影响城市品牌形象,降低城市的品位,同时,规范管理也存在着难度。
3、酒类经营户无序经营,影响市场发展。多数酒类经营户都是通过生产厂家以代理的方式进行酒类经营。据了解,部分经营户在取得代理资格后,无证无照经营酒类产品,无序抢占地盘,导致恶性竞争不合理现象发生。所以,规范发展,合理布局,寻求突破已成当务之急。
三、存在的问题
1、酒类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由于酒类批发和零售业放开较早,其发展受市场牵引倚重而受政府规划指导倚轻,在城市中心区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存在着布局结构过于分散的现象,酒类经营户自由发展,无序竞争。网点结构矛盾突出,产业化程度不高,流通效率不高。
2、大多酒类经营户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标准化程度普遍偏低,无法适应现代酒类流通的发展趋势。
3、无证经营现象严重。由于人力、物力不到位。导致酒类市场混乱,批发和零售商共同存在无证经营的现象,消费结构不合理滋生无证经营的土壤,KTV歌厅夜场及单位团购消费终端为无证经营创造条件,脱离执法部门的监管,严重影响市场正常经营秩序。
4、溯源制度推广难,使用酒类流通随附单流于形式。酒类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中间经历很多流通渠道,生产商为了尽快把产品销售出去,选择代理商方面比较随意,在区内流通的多数品牌的酒类无酒类流通随附单,如赖茅酒,这个品牌不同的生产厂家都有20多个,真正备案登记办证的批发商几乎没有,但市面上的产品泛滥成灾,到处可以看到赖茅酒的影子,误导消费者难以辨认真正的赖茅酒厂家。所以,酒类产品从出厂开始,随附单要与货同行,如果流通过程中再来推行溯源制度,随附单的使用就只能是形式了。
四、市场分析
五、措施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