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的公孙仪,位居鲁相,却“嗜鱼而不受鱼”,他的逻辑是:受鱼失禄,无以嗜鱼,不受保禄,终身嗜鱼。公孙仪是君子爱鱼取之有道,以不受鱼之廉而终身嗜鱼。这则故事提醒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对待小事,守住小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守住嗜“小”。赖昌星曾说过一句“名言”:“不怕什么政策法规,就怕领导没爱好。”可见,投其所好往往就是从党员干部个人的嗜好打开缺口。这就警示党员干部:慎微,要守住自己的嗜好。古人云“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即此之谓。清代李汝曾“设计”过一个“自诛阵”,阵中没有一兵一卒,而是布满了财色酒之类的东西。凡入此阵者,能把握住自己嗜好的,都顺利地走了出来;而把握不住,见财就贪、见色就淫、见酒就醉的,最后都自蹈死路,毁灭了。故事的寓意很深刻,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守好自己嗜好的“底线”,就很有可能会被赖昌星之流乘虚而入,并被这些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到后来是自我毁灭,所以党员干部守住的自己嗜好,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纠正“恶小”。“恶小”即小缺点、小错误。“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大错误就是始于小缺点、小错误。如喝点小酒,打点小牌贪点小利等类似这样的小节,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重视、足够的警惕,认为区区小事,无伤大雅,不足挂齿。“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错误不论大小,都是错,倘若马虎草率,放纵细枝末节,往往会酿成小过积大错,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最可怕的就是习以为常,成为“温水青蛙”。
勤为善“小”。“小事”不小,小事连着大事,尤其是“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连着民心,解决好了百姓的“小事”,才能赢得民心,方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勤为善小,要怀有做“小事”之心。“小事”往往千头万绪,千丝万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有耐心、恒心、决心和细心,不怕麻烦,不为名利,不怕坐冷板凳,吃得了苦,受得了累;要有做“小事”之策,坚持俯下身子、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尤其要到最困难、群众意见最大、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干部群众一起,从一件件“小事”、实事做起,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做好“小事”为起点,为做大事打基础。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到扎得紧篱笆,稳得住心神、抗得住诱惑,保持一份清醒,保持一份自觉,保持一份坚定,才能“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